中国传统建筑:古代木柱顶天立地 | 图书馆建筑艺术史展廊全揭秘(之八)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0:52 点击次数:149
八、中国传统建筑
图片
跨过一道象征连接东西方文化之桥后,我们就进入了熟悉的中国传统建筑馆了。
中国传统建筑从秦汉时期就进入了成熟期,至今已有2000多年。中国传统建筑并未受到西方建筑的太大影响,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。
图片
大气、规矩,具有北方典型传统风格的建筑模型
中国传统建筑的最显著特点就在于采用木结构体系。我们前面看到,西方建筑采用的是石结构体系。这种木结构的制造方式,就是先在地面竖立木柱,在垂直的木柱上架设水平的梁枋,再在若干层梁枋上安放檩木与椽木。木构架完成后,在椽木上铺设瓦面而成屋顶。墙建在柱与柱之间。门窗可以随意开在任一地方。整个屋架的重量通过立柱传导至地面,墙不承担重量。所以即使墙倒了,屋也不会塌下来。
中国传统建筑展览馆是由三个房间组成,一面为北方的传统建筑,一面为南方的传统建筑,中间为过渡厅。每个厅都是方块,4乘4米见方。这三个展厅,基本上把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建筑元素都展现了出来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。
中国传统建筑中两大构造样式:抬梁式与穿斗式
抬梁式和穿斗式分别是中国南北方建筑构造中的不同样式。
图片
抬梁式示意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图片
抬梁式构造式样
抬梁式又称作官式,在北方比较普遍,为宫殿、寺庙和皇家所用,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流。抬梁式屋架是由底梁支承短柱架起小梁,小梁再支承短柱,托起脊檩使屋盖起坡。这种结构减少了柱子,底部空间大,所用的木料也较大,围护结构并不起承重作用。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,以减少柱子的数量,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,所以适用于传统宫殿、庙宇等建筑。
图片
穿斗式示意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图片
穿斗式构造式样
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起来,形成一榀榀房架,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,在沿檩条方向,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,由此而形成屋架。与抬梁式等高的柱身不同,穿斗式的柱子高度不等,柱顶的梁托直接承受檩条重量,结构简洁,用料节省,但室内柱子较多,空间使用受到局限。这种结构常用于住宅和南方的祠堂。
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主要特征
图片
北方传统建筑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主要反映了儒家的思想和文化,讲究体制和规矩,整体建筑很对称。建筑多以组群形式出现,通常进去后有三个开间或五个开间,或更多,有正房和偏房。人的伦理位置十分明确,走进一个很大的建筑组群,很容易知道主人在哪里,客人在哪。儒家的文化中,强调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,每个人都有他一定的位置和归宿,不可以乱。建筑坐北朝南,方向性很强。北方建筑的好处是讲规矩、不零乱、有秩序。但是有个坏处,就是无趣,没有变化。从正门往北,平坦宽阔,路笔直。直通正殿,正殿是主人所在的地方。
图片
南方传统建筑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但是在南方建筑中,天高皇帝远,更多的是自由和随性,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。江南的一些小镇,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,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,一色的马头墙,青灰瓦,安安静静的。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,四周房屋连成一体,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,建筑多粉墙黛瓦,颜色淡雅。建筑多园林化倾向。
图片
展厅中摆着一张桌子和两个凳子,旁边有窗,窗外透绿,这象征着南方的内院,与北方传统建筑的大气截然相反。
中国传统建筑中,无论是南方建筑还是北方建筑,堪舆学在房屋选址和建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中国建筑文化的补充:园林
北方建筑中,儒家文化的死板和沉闷,限制了人的自由和创造。为了打破这种建筑形式,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补充,园林建筑形式出现了。这是道家无为思想在建筑上的体现。儒家讲究的水平、垂直和对称,到了园林当中,都变成了曲线和随意。
图片
江南小窗
园林建筑在有限的空间里面,利用多种手法,营造自然和诗意。中国园林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,还可以表达时间的流逝。如断桥残雪要到冬天才能看到,落花流水营造的是春天即将逝去的时节。还可以表达声音,如听雨轩,周边种的是芭蕉,在下雨的时候,雨打在芭蕉上声音沙沙地响。这里接近于山水自然,没有令人压抑的秩序,而是个人的性情解放。古代很多男女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园林当中。园林把人从礼教里面解放出来,是儒家救赎自己的地方,也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潜意识精神家园。
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主要构件
板门
图片
板门模型
板门是由若干块木板左右拼合而成,为了使这些木板牢固地连在一起,需要在竖向的木板后面加上若干条横向木条,然后用铁钉将这些木板与横向木条钉在一起。这样在板门的正面就出现了一排排铁钉子头,这些排列整齐的铁钉子头,后来在宫殿、寺庙等建筑的门上出现了红色门板上金色的门钉,绿色、黑色门板上金色、银色、白色的门钉。同时,红色门板上的金色门钉被赋予了官家专用,按传统阴阳五行学说,在数字中,单数属于阳,阳数中九最大,因此九至高无上,于是,红门上九行九列成为封建帝王大门特有标记。七行七列,五行五列成为帝王以下各级王公大臣的府第大门的标志。
窗
图片
中国式窗户
门窗皆为木制,所以依附在窗户上的装饰也以木雕为主,以木棂条组成花纹图案。花纹的粗细与复杂程度依建筑的性质与讲究程度而定。有的在格网中嵌入绘画。紫禁城里面窗格装饰也是分等级的。中国传统木门窗独有高雅的表现力,是依靠有规律变化的棂格图案,木门窗在建筑立面上起重要作用,构成了中国建筑最有诗意的部分。
柱子与柱础
图片
柱子和柱础
我们前面看到的罗马柱,材质是石头的,而且上面有装饰。中国建筑的柱子本身很少装饰。木柱由树干制成,下粗上细是树的自然状态,有的建筑保留,有的建筑做成上下细,中间粗,梭子形状。叫梭柱,以减少粗笨感觉。有的柱子盘上龙纹,但大多不纹。
木柱直立于地面,为了避免地下潮气腐蚀柱身,也为了防止生虫,就用石头做成扁平形状,放于柱子下面,称为柱础。
斗拱
图片
斗拱模型
斗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所特有的一种构件,它是由许多小块方形的斗和拱形的栱拼合而成。常用在屋檐下与梁枋之间,在屋檐下支撑伸出的屋檐,硕大的屋顶和深远的檐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显著特点,斗拱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外观上斗拱具有韵律感。
天花与藻井
由梁枋等构件构成的室内空间,其屋顶有两种处理方式,一种为完全露明,另一种是做成顶棚。天花和藻井都属于顶棚一类的构件,只是做法和外观不同。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,有方形、多边形或圆形凹面,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、雕刻和彩绘。多用在宫殿、寺庙中的宝座、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。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,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。
图片
顶棚模型
其他如檩、椽、牛腿等构件这里不再一一介绍。
延伸阅读: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派别及其代表性建筑简介(根据相关资料整理)
中国幅员辽阔、民族众多,不同的地域与文化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民居形式,进而演化成了多种建筑派系,根据不同风格及用途可以把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:徽派、闽派、京派、苏派、晋派、川派。
徽派
图片
徽派民居以安徽黟县西递、宏村最具代表性。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“ 三绝”(民居、祠堂、牌坊)和“三雕”(木雕、石雕、砖雕)。青瓦、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
闽派
图片
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,其中“土楼”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。福建土楼是一种供聚族而居、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。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,宋元时期即已出现,明清时期趋于鼎盛,延续至今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京派
图片
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,而京派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典型。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。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,从择地、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,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
苏派
图片
苏派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,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,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。苏派民居以南向为主,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,夏季迎风纳凉 ,充满了江南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晋派
图片
晋派只是一个泛称,不仅指山西一带,还包括陕、甘、宁及青海部分地区。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: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,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;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,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川派
图片
川派建筑,流行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,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。侗族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,巍然挺立,气概雄伟。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,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、花卉、龙凤、飞鸟和古装人物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审美观与价值观有根深蒂固的统一性,有明确的规格化和程式化,因此外观形状和群体空间彼此相似,造型艺术也迥异于欧美,深深影响了位于东亚的朝鲜、日本等国家。
图书馆建筑艺术史展廊介绍到此全部结束,谢谢观瞻。(被采访人/建筑学院教授、图书馆馆长、建筑艺术史展廊设计者 蒋山 整理、执笔/张增祥 陈心怡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